时间:2022-11-06 06:56:47 | 浏览:906
川菜火锅、鱿鱼火锅、黄喉火锅来搅局,品类天花板越来越高;火锅店搬到公园、博物馆里,“造景式”火锅群雄并起......
最近,餐见君深入成都火锅市场,并与当地多位餐饮老板交流,在严重内卷之下,他们放弃大举扩张模式,转而小步慢跑,正在打响突围战。
这些是变化,也意味着趋势,可能蕴含着火锅行业变革的信号。
1
细分品类又出一波“流量明星”:
川菜、鱿鱼、黄喉......
火锅同质化越来越高,舞台变幻,更是长袖善舞的好时机。
成都火锅的创新力,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除了卤味火锅、烧菜火锅、蒸菜火锅等,这次的成都之行,餐见君又捕捉到几个火锅“新物种”。
川菜杠火锅能擦出什么火花?蜀大侠旗下品牌:醉码头川菜火锅给了答案。
▲ 醉码头川菜火锅
据说它引用川菜经典12味型,研发出12种味型蘸碟,在火锅店,也能吃到醉香排骨、销魂香碗、臻蒸凤爪、醇烧厚芋儿等正宗川菜。
在小巷里,新开的这家主打鱿鱼的严龙辉鱿鱼火锅,也是今年火锅界的一匹黑马。店里招牌的瓦片鱿鱼也是重庆火锅的特色菜。
▲ 严龙辉鱿鱼火锅,图源好好吃饭
还有万勇超黄喉火锅、拈江湖鸭肠火锅、重庆砂锅鳝鱼火锅等,都试图抢占火锅细分品类市场的头把交椅。
从他们目前的生意情况来看,火锅细分品类红利期仍然存在。
▲ 万永超黄喉火锅,客流不断
纵观这两年的成都火锅,似乎都在乐此不疲地做加法,渐渐地把火锅领域的创新空间扩展到了餐饮领域,火锅和中餐越来越融合了。
未来,煎的、炸的、炖的,都有可能成为新品类,由此看出火锅的天花板还有很高。
2
把火锅店搬进博物院、公园......
“造景式火锅”火了
每次去成都,餐见君都能感受到一轮又一轮的特色餐饮新场景,比如前些年大火的市井风、土味风、废墟风......
这次,反而是“造景式”火锅风头正劲,群雄并起,引得全国吃货们前去打卡!
它们基本都位于城市边缘,面积上百亩,以主题式造景的打法,把火锅店和原生态文化相结合,主打氛围感和体验感,在竞争激烈的“火锅红海”找到自己的突围之路。
被外界誉为火锅界“迪士尼”的玛歌庄园,坐拥200多亩公园,单店年收入1个亿、可容纳上万人吃火锅(相关阅读:开在公园里的火锅店,到底有多野?);
▲ 夜幕下的玛歌庄园
龙腾梵谷,天南海北的古建筑被搬到这里,一步一景,据说老板专门请来清华设计院的团队设计,耗资5000万打造而成(相关阅读:这个老板娘太霸气!为了一口锅,建了一座城);
▲ 主业卖火锅,副业开景区
还有蜀大侠侠客印象店:5000m²超大园林式火锅店、园林博物馆沉浸式火锅体验、在博物馆里吃火锅......
餐见君观察到,这类“造景式”火锅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庭院风、网红风、公园风......让火锅这个大品类在消费场景上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未来,高品质、超体验的“造景式”火锅模式,很可能会诞生新的一批“区域王”。
3
手打、路边摊......
火锅菜品透露出“回归”二字
这次在成都街头上,餐见君明显感受到火锅产品逐渐褪去网红的外衣,关键词由“好玩、好看”变成了“地道、烟火气”。
不少老板一致认为,无论新消费的流量带来了多大的风口,真正要做得久,走得远还得要回到产品上来。
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成都火锅,深谙这个道理。
走在五里关火锅门口,餐见君发现有员工正在手打糍粑,老板介绍,连冰汤圆里的红糖都是店里嬢嬢熬的,并获得两个最,一个最简单,二是汤圆榜上排名第一。
▲ 一碗“简约却不简单”的冰汤圆
在朱光玉火锅馆成都新店,更是透露着热闹的人间烟火气,綦江包子铺和蒸笼明档,是老板去找传承人学的本领,现包现做......
▲ 明档 充满烟火气
标准化盛行的当下,他们却剑走偏锋,追求产品个性化。
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势必会失去一些东西。无关对错,只看创始人追求的是什么。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火锅店细分出其它小吃/甜品/茶饮等餐饮品类,每一项拿出来都上得来台面,从火锅的PK转移到小吃品类竞争。
4
成都老板几乎都“身兼数职”
最擅长整合资源
成都火锅单打独斗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抱团作战。
这次餐见君拜访的数位老板,他们除了火锅老板这个身份,或从事其它餐饮品类,或开火锅底料厂,或跨界做房地产、开茶馆。
因此也具备了资源整合的先天性条件,这里的资源整合包含:火锅与火锅、火锅与其它餐饮品类、火锅与网络媒体、火锅与上游供应企业。
比如,火锅品牌诸如蜀大侠、大龙燚、小龙坎,他们旗下衍生出了不计其数的副牌,涉及到火锅、鱼火锅、火锅菜、麻辣烫、小酥肉等品类。
▲ 熬中堂牛排老火锅 大龙燚旗下品牌
甚至把供应链部门、品牌部门等独立为第三方公司,形成全产业链闭环,共享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再比如,餐见君在成都参加了两场新品发布会,都是上游食材企业与火锅品牌联合举办,他们把产品、媒体等资源聚合到一起,共同发力,达到效果最大化。
决定这种抱团基因,一是成都餐饮特有的“师徒制”;二是成都本地互联网发展的繁荣程度之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和运营体系,像一个“扩音机”,把成都火锅推向全国。
说到最后
除了上述观点,成都火锅市场也正在发生着以下几个变化:
餐见君发现一种名为“盘盘麻辣烫”的品类慢慢崛起,代表品牌是海椒市落舌、老街称盘麻辣烫。它的客单价比冒菜高,比火锅低,错位竞争,堂食和外卖两手抓,在成都拥有一席之地;
成都火锅老板一致表示,这两年尤其是今年,他们的扩张脚步变得更为谨慎,加盟转直营,专注直营,成为主旋律,这种保守的打法也延长了品牌生命周期......
“每2分钟就有一家餐企倒闭”的真相,让餐饮人犹如惊弓之鸟,洞察趋势,方显弄潮本领。以上这些变化,就意味着趋势和变革的信号。
关于成都火锅新气象,您还有哪些观察,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火锅作为巴渝、川蜀一带的美食,闻名于全国,重庆被誉为“中国火锅之乡”,但与重庆相隔仅2小时车程的成都,其火锅照样出名。对于成都与重庆,究竟谁才是火锅的鼻祖呢?哪里的火锅更好吃?火锅的起源火锅在历史上最早的出现,要追溯到遥远的周朝,其鼎器便是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餐饮行业都是他们的首选行业。因为在普通人来看,餐饮行业的市场非常大,一定能够获取大量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几年来,餐饮行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同质化非常严重,众多门店纷纷倒闭。不算那些全国连锁的企业,很多做周边生意的小
哎哟!你听到说没有嘛?故宫都开起火锅儿店老!听说那个招牌汤底,是跟倒慈禧的口味偏好整的,绝对是资格的御厨房味道!巴适得板,不到故宫去涮一盘,单怕硬是睡不戳哦你说在故宫吃火锅是啥子样儿的体验哦?闭上眼睛,硬是分分钟穿越老!好强(好像)是故宫不
成都一家好评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海鲜火锅店叫做集渔泰式海鲜火锅。听说最多的时候排队最多1600桌。今天牛哥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家深受网友喜爱的网红火锅店。集渔泰式海鲜火锅店一共有三层楼,装修非常的低调奢华有内涵。尤其是一盏大吊灯,从三楼直
在成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成都人对火锅有多爱用小编朋友的话说一周不去整一顿生活就失去了快乐虽然说有点夸张但是成都人爱吃火锅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有数据为证!近日,《中国餐饮报告2019》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内
你知道专属于成都的味道是什么吗?这个大概只有老成都人自己知道了,外来的人或者游客不细细研究可能真的发现不了,因为它几乎是不存在于现在的繁华闹市的,它就是市井。这两个字用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最平凡的享受。没有高情调,没有优雅高端,没有宁静悠扬,只
1、海底捞火锅(金牛凯德店)点评:海底捞不用说已经很有名了,不过很多名店往往因事前就让人抱有太大期待,最终反而觉得并没有那么好嘛。可是这家店确实名不虚传。服务热情那就不用多说了,送菜送水果是常有的,免费美甲也已经家喻户晓。为等位的客人提供饮
【“免费吃一年火锅”细则来了!260多家四川火锅店名单公布】四川260多家火锅免费吃一年 近日,四川火锅协会发起倡议,向四川援助湖北全体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一年的火锅餐饮服务。细则来了!医护人员本人免费,同桌8折!目前已有260多家火锅门店参与
进入秋季以来,天气逐渐转凉,总想吃点热乎的,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火锅,无论是从中国的最南端到最北端,还是从最东端到最西边,火锅在各地都广受欢迎。关于火锅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今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重庆的码头,在码头上有很多做苦力拉船的纤
川菜火锅、鱿鱼火锅、黄喉火锅来搅局,品类天花板越来越高;火锅店搬到公园、博物馆里,“造景式”火锅群雄并起......最近,餐见君深入成都火锅市场,并与当地多位餐饮老板交流,在严重内卷之下,他们放弃大举扩张模式,转而小步慢跑,正在打响突围战。
跑了几天糖酒会,也跑出点门道,不像前几天用傻力气。你可能想不到,上面是钓鱼台的展区,转角就是一家火爆的店铺。队伍排成了贪食蛇,我们实在想象不出这家有多好吃…今儿散的早,仨吃货坐在锦江边儿歇歇脚,小花还没坐稳,就开始翻探店线索。房东小哥贡献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吃火锅从不追网红,通常是家楼下有啥子火锅就吃啥子火锅。因为他觉得,火锅的味道都差不多。但对于我们来说,那才不一样。我记得两三年前那会儿,就听过一个说法:当时的春熙路附近,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差不多有三十多家。那个时候我也好奇,
元旦快乐!!!刚刚过去的2016年,有哪些快乐?又有哪些遗憾呢?对团长来说快乐的事无疑是又和所有伙食的用户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年当然也有遗憾那就是开了那么多新火锅店却没能一一吃遍如果说吃饭自拍是种病那么团长也算是病人一个如果说为了吃一口火锅
前几天,团长硬是憋慌了,晚上过了12点跑到家附近的火锅店切嗨了一顿,我mei到应该都是要打烊了嘛,结果qia进店发现还有几桌人。看样子天一凉,大家都想火锅了。成都的火锅除了味道好之外,高中低档次都有,全方位覆盖成都人民的生活。而且,花样也是
据说在竞争激烈的成都,餐饮店的生命周期是三年左右,同一个地方,同一家店很少能一连开好几年的,至于十年以上的,那就还真算是老店了。老店能活得这么长,还活得这么好,肯定是有别人的秘诀的。 皇宫般的老码头老码头的老招牌,看照片就足以证明时间之悠久